Q1. 你是几年级的学生:(单选题)
Q2. 您目前月收入是多少?(单选题)
Q3. 您的姓名:(填空题)
Q4.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具有理论性、实操性和( )。(单选题)
A.创新性
B.真实性
C.科学性
D.融合性
Q5. 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培养要求,确立课程修订的根本遵循。这是坚持修订的哪条原则?()(单选题)
A.目标导向原则
B.问题导向原则
C.创新导向原则
D.实践导向原则
Q6. 信息科技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不包括()(单选题)
A.信息素养
B.计算思维
C.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D.信息社会责任
Q7. 信息科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技伦理,提升()。(单选题)
A.数字化适应力
B.数字化胜任力
C.数字化创造力
D.数字素养和技能
Q8. 信息科技课程在统筹安排各学段学习内容时,不同学段的侧重点不同,()初步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体验其运用。(单选题)
A.小学低年级
B.小学中高年级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Q9. 教学倡导真实性学习,创新教学方式,以真实问题和项目驱动,引导学生经历原理运用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单选题)
A.信息处理过程
B.问题解决过程
C.计算思维过程
D.协作探究过程
Q10. ()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点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单选题)
A.信息素养
B.信息意识
C.计算思维
D.信息社会责任
Q11. 具备计算思维的学生,能对问题进行抽象、()、建模,并通过设计算法形成解决方案。能尝试模拟、仿真、验证解决问题的过程,反思、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将其迁移运用到其他问题解决中去。(单选题)
A.拆分
B.分解
C.分析
D.拆解
Q12. 评价反馈应体现(),评价结果反馈应尊重学生,根据学生的差异灵活采用口头或书面、鼓励或引导、个别或全体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信心、积极反思、改进学习方法。(单选题)
A.主体性
B.激励性
C.指导性
D.调节性
Q13. 信息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的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等方面应承担的责任。(单选题)
A. 言谈举止
B.网上监督
C.行为举止
D.行为自律
Q14. 具备()的学生,能理解信息科技给人们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的各种影响,具有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单选题)
A.信息意识
B.信息社会责任
C.信息道德
D.信息素养
Q15. 计算思维目标的表现也能显性化,如:对于给定的任务,能够将其分解为一系列的实施步骤,使用()、分支、循环三种控制结构简单描述实施过程。(单选题)
A.选择
B.判断
C.顺序
D.重复
Q16. 具备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的学生,能根据学习需求,利用信息科技获取、()、评价、交流学习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单选题)
A.筛选、加工
B.筛选、处理
C.加工、管理
D.处理、管理
Q17. “对于给定的简单任务,能识别任务实施的主要步骤,用图符的方式进行表达。”这一表述属于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的哪一个维度?()(单选题)
A.信息意识
B.计算思维
C.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D.信息社会责任
Q18. “知道数据编码的作用与意义,理解数据编码是保持信息社会组织与秩序的科学基础。”这一表述属于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的哪一个维度?()(单选题)
A.信息意识
B.计算思维
C.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D.信息社会责任
Q19. “比较线上线下学习方式的异同,依据学习需要,在教师指导下,有效地管理个人在线学习资源。”这一表述属于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的哪一个维度?()(单选题)
A.信息意识
B.计算思维
C.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D.信息社会责任
Q20. “能够在浏览他人作品时,友善地发表评论,在分享他人数字作品时标注来源,尊重数字作品所有者的权益。”这一表述属于信息科技课程核心素养的哪一个维度?()(单选题)
A.信息意识
B.计算思维
C.数字化学习与创新
D.信息社会责任
Q21. 跨学科教学中,课标建议可在第二学段(3~4年级)设置“数据与编码”和()两项内容。(单选题)
A.在线学习与生活
B.信息交流与分享
C.信息隐私与安全
D.物联网实践与探索
Q22. 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是指个体在日常学习和生活通过选用合适的数字设备、平台和资源,有效地管理学习过程与(),开展探究性学习,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单选题)
A.学习计划
B.学习目标
C.学习方法
D.学习资源
Q23. ()是计算思维的核心要素之一,也是人工智能得以普遍应用的三大支柱之一。(单选题)
A.数据
B.逻辑
C.算法
D.算力
Q24. ()是学生在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要求,并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学业成就具体表现特征进行整体刻画。(单选题)
A.教学目标
B.学习目标
C.学业质量
D.课程标准
Q25. 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坚持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体现()。(单选题)
A.科技并重
B.评价导向作用
C.教学评一致性
D.创新性评价
Q26. 评价应体现(),评价情境应基于评价目标,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反映真实问题。(单选题)
A.真实性
B.多元化
C.多样性
D.全面性
Q27. 评价主体应体现(),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营造开放、宽松的评价氛围,鼓励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评价。(单选题)
A.全面性
B.多元化
C.多样性
D.丰富性
Q28. 评价内容应体现(),要从考查知识和技能具体掌握情况入手,注重分析学生能力表现、思维过程、情感态度等发展状况。(单选题)
A.全面性
B.多元化
C.多样性
D.丰富性
Q29. 身边的算法的内容要求包括借助学习与生活中的实例,体验身边的算法,理解算法是通过明确的、可执行的操作步骤描述的问题求解方案,能用()、流程图等方式描述算法。(单选题)
A.图符
B.文字
C.自然语言
D.数据
Q30.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目标表述的主体是()(单选题)
A.学生
B.教师
C.师生
D.视情况而定
Q31. 新课程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培养什么人、_______、为谁培养人”()(单选题)
A怎样培养人
B为什么要培养人
C是否要培养人
Q32. 新课程方案的指导思想是()(单选题)
A毛泽东思想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党的教育思想
Q33. 新课程方案的根本任务是()(单选题)
A教书育人
B立德树人
C文化传承
Q34. 新课程方案的修订原则有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单选题)
A知识导向
B结果导向
C创新导向
Q35. 义务教育阶段九年新授课时数为()(单选题)
A 1322
B 6322
C 9522
Q36. 新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包括:强化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_____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单选题)
A 统一了全国的教材
B 提高了学业质量的难度
C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
Q37. 9新课程方案中提出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需要有理想、有担当、有()(单选题)
A有情怀
B有本领
C有目标
Q38. 义务教育课程的基本原则有:_____、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单选题)
A 发展个性需求,因材施教
B坚持全面发展,育人为本
C模糊学科边界,课程融合
Q39. 新课程方案中,关于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和()。(单选题)
A. 创中学
B. 想中学
C. 考中学
Q40. 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单选题)
A区域课程
B综合课程
C校本课程
Q41. 综合实践活动侧重______和社会实践。()(单选题)
A跨学科研究性学习
B 学科内课本学习
C学生自主实践学习
Q42. 义务教育阶段课时占比最多的科目是()(单选题)
A英语
B语文
C数学
Q43.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各门课程原则上用不少于()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单选题)
A、80%
B、50%
C、10%
Q44. 新课程标准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单选题)
A价值观
B理想观
C生活观
Q45. 新课程方面中提出“课程目标”要清晰、有序、()(单选题)
A简单化
B可评
C有难度
Q46. 新课标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素养要求,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_____、关键能力。()(单选题)
A必备品格
B 思维方式
C 学习习惯
Q47. “教-学-评”有机衔接是指评价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单选题)
A教学
B思维训练
C考试
Q4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 教学评价只需要靠教师的教学经验来完成。
B.教学目标是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设定的目标。
C“核心素养”不是老师直接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实践中培育出来的。
Q49. 希望您对我们的服务提出改善建议。(请您具体说明)(填空题)